视点!新冠重症率有多高?李兰娟、张文宏等发声!“打印机小伙”让蒙脱石散脱销?
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我外交部最新回应
(资料图)
近期,中方宣布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出台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很多国家对此表示欢迎。但有一些国家这几日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发布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后,不少国家反响热烈,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将继续因应疫情形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创造更好条件,更好保障对外交流合作。
毛宁表示,关于对中国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的问题,我愿再次表明中方态度。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战胜疫情,同时也认为部分国家采取仅针对中国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一些过度做法更让人不能接受。我们对试图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达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将针对不同情况本着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当事人回应发朋友圈致蒙脱石散脱销:民警找上门已做笔录
近日,小伙发朋友圈致蒙脱石散一夜脱销。发布者称“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大家要屯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随后蒙脱石散等药物一夜脱销,登上新年热搜第一,引发多位医学专家辟谣。据上游新闻消息,当事人回应称,无锡当地的民警找上了门,自己已经在派出所做了笔录,民警告诉他,XBB攻击心血管和拉肚子属于虚假消息,但他只是发在朋友圈,并没有主动散布到微信群、微博等公众平台,所以只进行了批评教育。关于网络流传他在无锡某工厂的研究所修打印机等传闻,其表示自己不会修打印机,做的是共享打印机网络这块。
专家: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
规模将为现在25%-50%左右
2023年中国是否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的问题,近期颇受关注。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蒙国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至于三个月一次,但半年是有可能的。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根据对周边城市及地区评估,第二波疫情规模将远小于现在,将为现在的25%-50%左右。因此不需要过分紧张。
新冠感染重症发生率多高?怎么救治和预防?
目前,各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重症发生率、救治情况如何?怎样预防重症?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一起来看。
重症发生率多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当前,我国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毒株传染性极强叠加人口基数巨大,感染人数比较多。现阶段感染者以轻症为主,部分为普通型,少数高龄老人和患严重基础病的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轻症病例肺部影像正常,无肺炎表现,症状以发热、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人3至5天体温能恢复正常,其他症状逐渐改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北京定点医院目前收治的感染者中,重症、危重症占比为3%至4%。来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普通型。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近3周,天府医院ICU累计收治46名重症患者,占有症状感染者的1%。从就诊情况看,发热门诊每天约有450名就诊患者,需入院治疗者占有症状患者的10%左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下降,但因为感染者基数庞大,重症绝对人数也不容忽视。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绝对数不小,即便感染成为重症的比例很低,也会给医院重症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重症治疗情况如何?
童朝晖:我国救治方案已经更新到第九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从预防到治疗都有比较完整的方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经过3年临床检验,已经很成熟,对收治的重症患者能够快速、有效救治。3年当中,各家医院的重症、呼吸、感染等科室医生都在临床实际救治中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我们对于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首先采取早期抗病毒的治疗,比如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呼吸机、高流量氧疗和ECMO等设备,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加强对症治疗,比如对休克的患者进行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中医药在疫情发生以来显示出确凿的临床疗效和特色优势。我国总结出来的“三方三药”以及各地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经验表明:对于轻型、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仅以中医药治疗就有效并可阻止向重型转变。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协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目前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平均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的ICU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使用率平均为50%左右。
怎么看待“白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肺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从CT影像上看,当肺部损失比例很高,会表现为白肺,并不是只要出现肺炎就是白肺。出现白肺的患者往往是危重症患者,他们在所有新冠患者中占比很低。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导致重症肺炎并出现白肺的因素不只是感染新冠病毒。过去,医院也会收治一些白肺患者。冬季感染流感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都可能导致重症肺炎;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重度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和重度吸烟者,这些都是重症肺炎的高危人群。
会有后遗症吗?
李兰娟:从目前临床病例治疗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后可能存在肺纤维化。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不会留下后遗症。
马晓春:患者在ICU能得到规范的治疗,除了部分特别高龄、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外,绝大部分患者预后情况不错。从3年的临床观察看,无论肺功能还是影像学,患者预后情况良好,肺部有残留明显损害的情况极少。
如何预防重症?
张文宏:营养是救治感染者的基础,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呼吁养老院、居家老人,千方百计保障老年人优质蛋白摄入,做到营养多样化,保持蔬菜、碳水均衡,增强老年人抵抗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脆弱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加强手卫生。与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若同居的人感染,要做好隔离措施、戴好口罩、单间居住、不共餐,最好不共用卫生间。
钟鸣:全程接种疫苗之后,高龄老人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显著下降。在临床救治中发现,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康复的概率比完全没有接种疫苗和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概率要高。
老年人居家体征怎么观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老年人感染后,如果发热时间太长,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监测血氧饱和度下降且低于93,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预警、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重症的发生。
童朝晖:老年人肺炎起病较隐匿,没有明显症状,不能按通常的肺炎、发烧、咳嗽、咳痰等年轻人的症状来观察老人。如果老人感染后食欲减退、爱睡觉、打不起精神,病情可能加重。此时,家人或陪护人员要仔细查看老人呼吸是否加快、是否喘气、有无胸闷症状。若有,应及时送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加重。
寒冷季节加上新冠病毒感染,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多,病情可能加重并出现肺炎。这类患者如果出现病情急性加重,需要吸氧,建议在家里设置氧疗设备。要坚持用药,天气寒冷时最好不外出,这有利于减少病情发作次数。新冠病毒、感冒、流感、细菌感染都会导致慢阻肺加重,如有发烧和肺炎症状,应及时住院治疗,以防出现重症肺炎。
丙种球蛋白成“抢手货”?专家:不建议在家自行使用
近期一些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物热度很高,那么真的有所谓的“特效药”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成为不少网友防疫的“抢手货”,其价格也随之猛涨,有必要储备吗?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解读。
童朝晖:目前没有“新冠特效药”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介绍,病毒感染并没有特效药,一些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干扰新冠病毒复制,但是这些药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童朝晖称,抗病毒药物在发病5天内特别是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病毒刚进入人体,刚开始复制的时候早用,这些药物能干扰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的载量,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再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减少向重型、危重型发展。如果一旦到了重症、危重症,这些抗病毒药是无效的。
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哪些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使用抗病毒药物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王贵强说,抗病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有些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些会有副作用出现。像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有时候要调整剂量,有时候不能使用,所以是药三分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
丙种球蛋白只适用于重症感染
不建议在家里储备
近日,第九版诊疗方案里推荐的另一种治疗药物——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引发不少网友求购。
对此,王贵强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适合在家里使用,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议在家里储备。”
XBB会在我国引起新一轮流行吗?一图看懂
XBB是奥密克戎BA.2的分支,它主要表现的特点是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加。XBB毒株致病性如何?会二次感染吗?
相关报道
关于XBB毒株 这些事情你需要知道!
蒙脱石散一夜售空!龙头股20CM涨停 这些上市公司布局相关业务
蒙脱石散概念股集体大涨 多家上市公司回应生产情况 医生提醒:没必要囤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